休闲

假借投资养老公寓非法集资1.29亿余元 内蒙古6人被判刑

字号+ 作者:天无二日网 来源:百科 2025-07-06 06:04:30 我要评论(0)

新华社呼和浩特5月24日电记者连振)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青山区人民法院获悉,该院日前对一起集资诈骗案进行宣判,被告人于某甲以投资养老公寓为名,累计骗取2723名集资参与人共计1.29亿余元。于某甲

原标题 假借投资养老公寓非法集资1.29亿余元 内蒙古6人被判刑

新华社呼和浩特5月24日电(记者连振)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青山区人民法院获悉,假借集资该院日前对一起集资诈骗案进行宣判,投资被告人于某甲以投资养老公寓为名,养老亿余元内累计骗取2723名集资参与人共计1.29亿余元。公寓于某甲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,非法其余5名被告人被判处7年至3年2个月不等有期徒刑。蒙古

法院审理查明,人被被告人于某甲在2013年成立某农贸合作社,判刑在取得土地承包手续后,假借集资于某甲决定在该土地上建设蔬菜大棚及养老公寓。投资在建设中由于资金缺乏,养老亿余元内2013年9月,公寓于某甲以该合作社名义,非法面向社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。蒙古合作社雇佣于某乙、人被张某等6人,形成宣传团队,到公园、菜市场等老年人聚集地采用口头宣传、发传单、组织实地参观等方式对外预订养老公寓床位,宣称投资本金可用于公寓床位使用费予以抵扣,也可以在投资期限届满后予以返还,并按投资本金的12%-16%给予返利。2016年6月,于某甲又成立内蒙古某健康养老有限责任公司,并以该公司的名义对外继续进行融资。2013年至2016年期间,于某甲未按照相关政策规定向所在地方政府申请养老公寓项目立项,也未办理登记注册手续,不明真相的老年人与其签订了大量的合同及服务协议。

法官介绍,被告人于某甲等人骗取钱财后并未建设养老公寓,只是用后期集资参与人投入的资金归还前期集资本息,后期资金链断裂,导致众多老年人损失财产。

最终,法院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、合同诈骗罪,数罪并罚,判处于某甲有期徒刑14年,并处罚金50万元;被告人于某乙、丁某某、张某、王某、马某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,判处7年至3年2个月不等有期徒刑,并处罚金。(完)
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

相关文章
  • 泓德基金于浩成:聚焦新兴成长产业,把握产业发展“临界点”

    泓德基金于浩成:聚焦新兴成长产业,把握产业发展“临界点”

    2025-07-06 05:53

  • 中国国际商会多边合作部部长徐梁:亚太经济快速发展,为女性在绿色转型、数字经济、科技创新等方面带来机遇

    中国国际商会多边合作部部长徐梁:亚太经济快速发展,为女性在绿色转型、数字经济、科技创新等方面带来机遇

    2025-07-06 04:48

  • 美国12月CPI竟被机构称作“平平无奇” 华尔街鹰鸽之争更白热化

    美国12月CPI竟被机构称作“平平无奇” 华尔街鹰鸽之争更白热化

    2025-07-06 04:09

  • 调查:经济低迷致消费萎缩,韩国超七成个体户认为今年经营环境不容乐观

    调查:经济低迷致消费萎缩,韩国超七成个体户认为今年经营环境不容乐观

    2025-07-06 03:30

网友点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