休闲

175人超10只,3人超20只!基金经理\

字号+ 作者:天无二日网 来源:休闲 2025-07-06 04:14:14 我要评论(0)

在公募基金产品突破一万只时,仍有一些行业痼疾值得重视。当前在“仅”有三千余名基金经理的公募行业,平均每人管理基金超过3只,甚至不乏一名基金经理旗下超过20只产品的情况。“一拖多”现象折射出的是基金规模

在公募基金产品突破一万只时,人超仍有一些行业痼疾值得重视。只人

当前在“仅”有三千余名基金经理的基金经理公募行业,平均每人管理基金超过3只,人超甚至不乏一名基金经理旗下超过20只产品的只人情况。

“一拖多”现象折射出的基金经理是基金规模迅速扩容之际,基金人才相对短缺的人超困境以及产品同质化严重、“重首发轻持营”等亟待解决的只人问题。

基金经理“一拖多”成常态

在规模迅速扩容、基金经理产品上新节奏加快的人超背景下,一名基金经理旗下有多只基金已是只人行业普遍现象,当前市场共有一万多只基金,基金经理与之对应的人超基金经理数量为3183名,平均每人管理3.19只基金。只人其中,基金经理有175位基金经理管理的数量超过10只,3名基金经理管理数量更是超20只。

值得一提的是,这种“一拖多”现象在头部基金公司尤为明显,易方达杨康凭借25只在管基金,成为管理产品最多的基金经理;第二名也属于自易方达,指数投资老将成曦管理了21只基金;第三名为天弘基金陈瑶,旗下共20只产品。

据统计,管理超过10只产品的基金经理平均管理年限为5.15年。超过10年的比比皆是,且不乏明星经理位列其中,如招商基金侯昊、嘉实基金张自力、以及鹏华基金王宗合等。从产品类型来看,“一拖多”的基金多为跟踪指数的ETF,或者债基、货基等,而一人管理多只主动权益类产品的情况相对较少。

基金经理“一肩挑”的核心原因是什么?接受采访的公募人士表示,基金数量迅速扩容、基金人才相对短缺,是造成基金经理“一拖多”现象的主要原因。Wind统计数据显示,截至9月25日,今年以来,全行业共有230位基金经理从原“东家”离职;此外,“绩而优则仕”,多位绩优基金经理被升职为公司高管后,工作内容和工作重点也逐渐由投研转向公司的决策管理。

其次,销售渠道方面对新发产品的热衷也是导致市场新发产品源源不断、基金数量持续提升的原因。据观察,当前部分新发产品的策略与拟任基金经理的“老产品”高度雷同。在老产品份额持续走低之际,基金公司的工作重点不是持营基金而是“复制”一个类似产品。

究其原因,新发产品给渠道带来的营销费用与激励费用比老产品更高,且如果一段时间内某种产品好卖,基金公司会按照渠道的需求定制产品,这是个“双赢”的局面。当前公募基金管理规模的增量还是以新发为主,近三年新发基金份额已超6万亿份,“如果是知名基金经理挂名的新产品更好卖。”

该人士指出,有的基金经理出于切入新领域的考虑,也愿意增加新的基金。“比如有的基金经理目前管理的产品时间比较久,产品规模比较大,也有一定的持仓比例限制;但是他发现了新的细分领域或新的标的,需要新产品来承接,这个时候他也愿意新增产品。”

基金经理是否会“分身乏术”?

从策略来看,这些基金经理旗下多只主动权益类产品,既有基金名称主题各异却持仓股趋同、同质化严重的情况,也有类似于易方达张坤旗下多只产品风格迥异的现象。

接受采访的人士指出,一般来说,即使是同一位基金经理管理的多只产品,其策略上的差异也可以是很明显的。原因有以下几点:

第一,根据基金类型,对于股票资产的比例范围要求是不同的。

第二,投资范围也可能不同,有的产品只能投资于A股,有的产品可以投资于港股,有的产品要求大部分资产投资于特定的主题板块。

第三,规模不同,基金产品的投资风格就会有偏大盘蓝筹或偏中小盘的区别。因此即使同一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,因为这些差异而致使重仓股不同,这也很考验基金经理投资能力。

第四,产品定位不同,比如有的产品定位是比较明确的某一行业或者某一主题,有的是定位为全市场的。

此外,是否是持有期基金也会影响基金经理操作。“有的产品带有持有期时,留给基金经理的操作空间就比较大,可以有更符合自己投资框架的持仓安排;如果是开放型,则需要考虑日常赎回等流动性安排。”

该人士指出,“一拖多”现象对指数或固收类产品业绩影响不大,因为这些产品产品的背后都有相应系统支持,只需根据相应的申购、赎回金额调整持仓情况便可;但对主动管理基金的影响需要重视,尤其基金产品投资范围比较宽泛,投资类型多样的情况下,对投资业绩影响会比较大。

“需要依据不同情况来看,一般而言,如果用不同的策略,可能会更需要精力,且不一定能做好;如果用同样的理念、同样的策略,反而能更有利于基金经理管理产品。”上述人士表示。
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

相关文章
  • 民营经济壮大迎历史机遇 党的二十大报告有迹可循 三只松鼠践行“大食物观” 达晨财智深挖科技创新潜力

    民营经济壮大迎历史机遇 党的二十大报告有迹可循 三只松鼠践行“大食物观” 达晨财智深挖科技创新潜力

    2025-07-06 03:32

  • 经济学家谈深刻影响自己的书 姚洋:读书要有全球视野历史视野

    经济学家谈深刻影响自己的书 姚洋:读书要有全球视野历史视野

    2025-07-06 03:10

  • 国富人寿2021年亏损1.5亿元 保险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4%

    国富人寿2021年亏损1.5亿元 保险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4%

    2025-07-06 02:05

  • 参与养老第三支柱建设 保险业拿下“天然优势”

    参与养老第三支柱建设 保险业拿下“天然优势”

    2025-07-06 01:31

网友点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