厉以宁的浙江三问

 人参与 | 时间:2025-07-06 06:53:08

2月27日,厉宁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逝世。江问

“作为读书人,厉宁总有些正心、江问齐家、厉宁改善人民生活的江问想法,这是厉宁我坚持至今的动力。”2018年,江问他获得“改革先锋”奖章时讲的厉宁这句话,被一遍遍地转发。江问

几十年间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疾呼呐喊,厉宁厉老把学问融入了中国经济的江问改革与发展。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到今日,厉宁中国不懈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,江问这是厉宁一幅何其宏大的时代背景,厉老则是那位不断凿开改革坚冰的人,从思想上、理论上推动中国经济改革。

正心、齐家、改善人民生活,厉老的动力何其质朴,又何其珍贵。

1

“了解民情不在小洋楼”

厉以宁曾写下《相见欢》:“边城集镇荒丘,大山沟,多半见闻来自广交游。下乡怨,下海恋,下岗忧,了解民情不在小洋楼。”作为经济学家,他认为理论必须源于实践,不联系中国实际,经济学是没有出路的。

基于大量的调查研究和对中国社会的深刻认识,在中国经济改革的关键时刻,总能听到厉以宁的声音。

上世纪80年代初,针对国有企业存在的种种体制弊端,厉以宁态度鲜明地提出“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取决于所有制改革的成功”,顶住质疑和压力,公开呼吁进行所有制改革。随着不断摸索实践,厉以宁的建议终于获得了上层的认可,被正式写进中央文件,全面推行。

在此基础上,后来我国又发展出各种各样的资本市场,比方说股票市场。厉以宁之后又参与起草了《证券法》,推动了我国资本市场发展。“厉股份”的称谓不胫而走。

“厉股份”对浙江上世纪企业股份制改革有着重要的影响。

上世纪90年代中期,当时的杭州大学经贸学院曾邀请厉以宁来杭参加各种研讨会,如专门讨论宏观经济运行与区域经济发展、乡镇企业股份化改革、企业现代公司制度与公司治理等方面的研讨会。

在这些跟浙江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上,厉以宁凭借他深厚的经济理论功力,广阔的理论视野,理论和实际结合的丰富经验,提出过许多有关区域经济改革开放和发展的宝贵意见和建议。

当时正值浙江的乡镇企业开展大规模的股份制改革,像现在许多知名企业比如正泰、德力西、万向、娃哈哈等都是经历了这一轮股份制改制,逐步建设成现代公司,一步步发展壮大的。

进入21世纪,厉以宁将目光转向了民营经济。支持、鼓励民营经济发展,他始终立场坚定。

2003年下半年,他带领调研组到辽宁、江苏、浙江、广东等地调研,发现民营经济在准入领域、融资、税收、土地使用、对外贸易等方面遭遇到重重阻力。他带头起早调研报告,提出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、拓宽融资渠道、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财税金融支持等建议,这些都是为民营经济“松绑”的强心针。

在这一报告的“催化”下,2005年国务院制定《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》,即“非公经济36条”,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。刚好时值春季,意见的发布被国内外经济学界称为“中国民营经济之春”。厉以宁也得了新的雅号:“厉民营”。

其实,厉以宁的别号还有“厉非均衡”“厉土地”,这都与他的贡献有关。将理论与实践结合,讲真话、讲实话,这就是厉以宁。

2

浙江之问

民营经济大省浙江,自然得到了“厉民营”的关注。2004年,厉以宁提出了对浙江企业改革的“三问”:

“国有企业怎么走好股份制改革之路?”

“民营企业未来怎么创新发展?”

“浙江如何利用自主知识产权扩大国内外的市场份额?”

三个问题,是厉以宁对浙江企业发展的殷殷期望。“三问”过后,厉以宁进一步指出,“浙江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好的。想要推动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加快,民营企业改革的进一步重视,都要在基础创新上下更大的力气,形成浙江自己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,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。”

在构建浙江民营经济的良好营商环境上,厉以宁也给出他的建议。

就小微企业融资的问题,他表示“浙江民营经济比较发达,小微金融业相对发达,应当充分挖掘民间资本,创新金融模式,健全融资信用服务,从社会民间资本挖掘更多的资金出来,以‘阳光下的金融’为民营经济注入活力,进一步推动浙江经济的发展。”

在“有为政府”的建设上,他以义乌为例,指出义乌能实现“小商品大市场”,重要的一点就是“有了服务型的政府”。义乌市把政府的角色定位在调控有度的有为政府上,党委总揽全局、把好发展方向,政府调控有度、搞好公共服务,这是义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、走科学发展之路的根本保证。

在促进浙江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方面,厉以宁也有研究。

他认为,浙江衢县(今衢州市衢江区)发展模式印证了“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只有争取超常规发展,才能赶上发达地区”的论断。

尤其是衢县在“超常规发展”方面的探索,对浙江乃至全国的区域协调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启示。他总结了“以优惠的投资政策和优质高效的全过程服务,吸引国内外的投资者”、“以优惠的政策措施和对人才物质生活的关心来大力引进人才、留住本地人才”以及“以市场促流通,以流通育市场”的三条“超常规发展”经验。

此外,他还就浙江欠发达地区的发展给出了“城市联网辐射战略”的建议,指出浙江省的欠发达地区应当依靠自己的机制,通过城市联网包围农村、省交界地区的方式,逐步将高速公路、水电站、劳动力培训等要素支持辐射到欠发达地区,带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。

厉老的思维总是富有创新性和前瞻性,民营经济、营商环境、区域协调发展等问题,都是当下浙江在着力在鼓励、推动和破解的事,而厉老的很多论点也已经成为现实或变为正在实行的政策。

顶: 59踩: 86625